首页 > 聚焦 > > 内容页

中医:小满过后湿邪生,这类疾病高发,要小心 !

2023-05-23 21:07:34 道教

小满之后,气温升高、雨水增多,天气开始闷热潮湿,正是“湿邪”重的由来,云修行平台提醒您,湿邪生百病,防湿邪是夏季养生的关键!


【资料图】

从中医学角度来说,“湿邪”是“六淫”之一,当人体正气不足,抵抗力下降时,湿气就容易入侵而导致疾病的发生,此时老年朋友尤其要警惕风湿病、骨关节病的发生!

一、什么是风湿病

1. 什么是风湿病

风湿病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,把所有累及关节、肌肉、韧带、血管和软组织的疾病都可以称为风湿病。

它分布广泛,儿童和成人都可发病,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,在受到一些外来刺激,如天气变化、潮湿阴冷、感染病原体、内分泌异常、化学物品染发膏等,就可能攻击自身的关节、肌肉、皮肤或血管,导致疼痛、红肿、发炎等。

此病发病缓慢而隐蔽,病程较长,大多具有遗传倾向,临床常见的风湿疾病有:类风湿性关节炎、痛风、强直性脊柱炎、干燥综合征、红斑狼疮等。

2.哪些症状需要警惕风湿病

01. 类风湿关节炎

关节反复肿痛,晨僵,膝不能完全伸直,关节半脱位;

02. 强直性脊柱炎

腰、背部疼痛;

03. 红斑狼疮

发热,反复口腔溃疡及外阴溃疡,关节炎症,双手遇冷后发白发紫潮红,多浆膜腔积液,肾脏、心、肺等重要脏器损伤,以及反复自发性流产;

04.干燥综合征

口眼干燥、腮腺肿大、严重龋齿;

05.多肌炎、皮肌炎

乏力、肢体抬举困难,面部红斑、紫癜、结节红斑及不明原因皮疹;

06. 痛风性关节炎

疼痛似刀割,关节红肿热痛,往往先侵犯一个关节,大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;

因此一旦出现关节肿、痛现象(双手遇冷后发白发紫潮红)、腰背疼痛、口腔溃疡、发热、肌无力的时候,要警惕风湿性疾病的可能,及时就医做进一步的检查。

三、中医辨证论治

酷暑里我们应尽可能避免空调、电扇直接对关节吹风,一旦受寒,及时用热水袋、热毛巾等热敷,或用热水泡脚。

因为关节炎病人对天气变化甚为敏感,尤其是夏季时节,时风时雨,非常湿热,这个时候如果不注意治疗或预防,只会导致病情的不断反复和加重。

中医药治疗风湿病历史悠久,现存中医古籍中有大量关于风湿病治疗用药及临床经验的记载。

《素问·痹论》明确指出“风寒湿三气杂至,合而为痹”,说明痹证是患者同时感受风、寒、湿邪所致,痹证的治疗需将祛风、散寒、除湿三种治法结合起来。

因各类风湿性疾病的病因病机、疾病的转归各不相同,其治疗基本原则各不相同,治疗方法也各有侧重。

口服中药及针灸、推拿、刮痧、熏蒸等都是临床上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,具体需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。

四、中 医穴位防治

对付暑湿,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做好自我保健按摩,以驱散风寒、缓解疼痛、预防湿邪侵身。

1. 阴市穴

阴市穴有温经散寒、疏风通络、理气止痛的作用,主治腿膝麻痹酸痛、屈伸不利、小腹胀痛、脚气、风湿性关节炎、脑血管病后遗症、水肿等疾病。

取穴方法:正坐屈膝或仰卧,当膝盖外上缘直上4横指(一夫法)处取穴。

按揉方法:按摩时将双手拇指的指腹按压在两侧的阴市穴穴位上,点按或按揉穴位1~3分钟。

2. 足三里

所谓治病求本也,足三里为胃经合穴,阳明胃经能利湿。可治疗各种风湿症、消化不良,拉肚子、胃痛、呕吐、腹胀、肠鸣、心悸等,也可作为阴市穴配穴,效果更佳。

取穴方法: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。

按揉方法:点按时以有酸胀感觉为佳,早晚各做一次,每次3分钟。

五、中医食疗防治

除了吹空调会加重风湿病之外,夏季多阴雨天以及关节的过分活动,也很容易诱发风湿疾病或者导致风湿病加重。

药食同源,对于风湿类疾病的预防,饮食上不要吃太辛辣、太燥的食物,要以清热利湿、驱风散寒之品为主。

多喝绿豆汤、凉茶、吃苦瓜、西红柿、黄瓜等,都有一定的清热作用。周末有空闲,还可以多煮这两个食疗,吃走风湿病!

1. 葱白粥

材料:葱白适量、米适量。

功效:祛风散寒,适宜头痛、恶寒、关节不利。

做法:煮米成粥,临出锅前加入葱白(即大葱)及调料,吃完后可盖上被子微微出汗,也可放入生姜、豆豉等同煮。

2. 海桐皮姜黄煲猪颈骨

材料:海桐皮15克,姜黄20克,海风藤20克,猪颈骨500克。

功效:祛风通络,缓急止痛。

做法:猪颈骨洗净后切成小块并焯水备用,上述药材洗净,加水1500毫升,煮开后改为中火熬煮30分钟,再改用文火熬煮1.5小时后下盐调味即可饮用。

上一篇:功德圆满造句(功德圆满)-速看
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x
热点聚焦